语文变难?高考要让15%的人做不完?温儒敏回应系列质疑

2021-05-13

最近,有关

“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求放过”
“高考语文题型出现调整
或淘汰15%考生”
等话题在网络平台上再引热议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温儒敏
在某媒体专访中一一进行回应与澄清

他说“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
并提醒家长
“与其抱怨教材难
更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
还有哪些话需要
广大家长、老师和考生关注?
小编来为你划重点!


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





我当时只是讲了一个事实,根据调查,每年总有大概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

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数学等学科同样也有相当比例的考生是做不完试题的。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材料大部分不会选自教材,难度上也要讲究信度、效度等,要拉开距离才能起到分流选拔的效果。


这两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强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突出综合考查,命题指向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几方面内容。


但平时考试不一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命题就应当贴近平时的教学与教材,难度也应该适中,不应特别考虑有多大比例的做不完,也不要排名。我想强调一下,平时考试不能都“对标”高考,应该让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完考试题



与其抱怨教材难
更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抱怨教材越来越难的主要是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小学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避免养成拖延症。孩子的潜力无穷,只要他们有兴趣,就不会拖延,也就不会觉得学习难。


教材只是提供基本的教学材料和框架,难或不难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学情,去用好教材。同时,对农村或薄弱校的教师,应加强培训与支持。


教育孩子要回归常识





几乎所有家长都焦虑,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环境靠个人是难以改变的,只能尽量去调试自己的心态,家长不那么焦虑,孩子也就不那么累。

与其赶着孩子奔“成功”,不如先让他们现在拥有快乐的童年,日后能成为幸福健全的人。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都要回归常识,因材施教,努力让孩子成为正常的孩子。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或者说伙伴)。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


学生如何应对高考语文的变化趋势?
关于高考语文
他曾提过哪些关键信息?


更加注重考查信息筛选
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以前我们的教学比较注重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这里边也包括有检索,但是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停留在技巧层面,不是考学生的脑子灵动,是考他们有没有记住。

为什么现在那么重视检索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备考高三,还需要对检索阅读进行训练。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另一个变化就是考逻辑思辨。未来,高中语文也专门有逻辑思维这块内容。


有意识考“整本书阅读”





这几年试卷命题,开始探索如何考“整本书阅读”的状况。比如考《红楼梦》有些关键的细节,如果没有完整读过这部小说,只看过电视,那就很难回答。这部分的分值还会提升。


文言文考试变化大





这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方面需要依靠学生自己见多识广,老师自己讲不过来的。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现在文言文押题是押不动的,这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

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老师可以把古书印出来给高中生看一看,让他们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给他们信心。我们要很重视断句,这是文言文占分最重,也是最难的部分。


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更注重综合性





未来可能出现注重综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没读过“不等于“没学过”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的阅读考题看,很多命题材料都并非出自教材,涉及面相当广。其实“没有读过”不等于“没有学过”,高考考的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方法的运用。重点是考能力,考思维,考综合分析、检索和审美等等。

平时阅读面较广,书读得多,思想活跃的考生,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取得好的成绩;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的考生,就可能不适应,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作文要“防止套题”





高中的作文教学很难教,因为写作只能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办法教他们写好。不要去相信什么写作学,写作没有那么多道理的。多读书,适当练习写作,学会模仿不同体式的文章,这样写作才能基本过关。语文作文的重头戏是阅读,依然要扩大阅读面。

高一放开写,充分抒发个性,让写作练脑,成为有趣好玩的事情;高二收拢一点,按照文体、一般写作技能或者主题来分专题训练。应当特别注重议论文学习,如前面说的,往理性思辨靠拢;高三主要是应考,可以有些技巧,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写作弊病。



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





1. 如碰到熟悉的有所准备的作文题,也要认真构思,发挥创意;不要大喜过望,马上把原来准备的往上抄。即使很熟悉的题目也要重新去构思。

2. 如碰到出乎意料毫无准备的题目,则要沉着应对,想到肯定不只是自己感到难,很可能大多数考生都难,这就“扯平”了,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碰到难题就懵了,乱了阵脚。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可能“别出心裁”,有时甚至有点“怪”,那也别被“吓住”了。考场上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信心,不着急,能自我调节,才能发挥得好。

3. 一定要先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可能有几种写法,哪种写法容易落于俗套,哪种写法更有创意、自己又能更好发挥得好;不要似曾相识,就不再审题,这样往往容易跑题。而反复推敲自己的设计有无“跑题”,是开写的前提。

4. 构思时最好列出简要的提纲,把论点、论据、如何分段、前后逻辑先想清楚,然后基本上就按照提纲的思路来写;不要只想到开头,还没有通盘的构想,就着急往下写,边写边构思容易乱。

5. 构思时要想想如何超越平时的训练,超越“程式化”思维;不要轻车熟路,用做练习的习惯去写作文,不要照搬平时准备的框架、论点或素材。

6. 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都是先做完其他部分的题再写作文,那么留给作文的时间就要有具体的安排。审题构思的时间要给够。提纲出来后要想想,写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有多少。修改润饰也要留出时间;不要没有时间观念,写到哪里算哪里。容易出现的毛病往往是开头用了很多时间,越到后来时间越不够用,只好匆忙收笔,结果虎头蛇尾。

7. 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表达真切得体;不要一味堆砌辞藻,动不动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写完后读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再适当加上某些润饰。

8. 要注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有它的规定性;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更不能走偏锋。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