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份《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发布

2016-04-18

  20151224133713394TROJSFPX.png

基础教育领域到底有没有大数据?教育领域的大数据究竟有多大?其研究热点是什么?在应用与管理中存在哪些难题?

  2016年4月17日上午,国内首份教育领域大数据发展报告——《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会堂对外发布。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支持

  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移动联合实验室主任余胜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教育装备处处长刘强等到会并发表致辞。

  王珠珠认为《蓝皮书》对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大数据的整体发展与走向作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分析,也对产学研各界带来了一些“启示”:

  对教学一线的校长和老师来说,教育大数据并不遥远,其实就在身边,未来的教育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数据素养,是时候尝试并拥抱大数据了;

  对于学术界来说,当前国内的教育大数据研究整体偏宏观,期待加强“落地”研究,在实用技术和应用模式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对企业界来说,教育大数据将是教育信息化产业的下一个蓝海,企业应当结合国家教育现实问题与需求,提出创新性的教育大数据解决方案,开发出更加贴近教育需求的产品。

  余胜泉则认为要想实现大数据变革教育的潜力,首先是要让“数据流转起来”。教育大数据要像生态系统里的能量一样,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终端之间实现无缝流转和交换。

  他提出,教育大数据的良性运转模式:是在教育主流业务中使用数据的同时生成数据,让数据在为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应用。他强调,教育大数据只有形成生态,在使用的过程中生成数据、流转数据、应用数据,其变革教育的潜力才有可能实现。

  余胜泉认为《蓝皮书》系统地梳理了基础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发展理念、架构以及其核心技术、应用层次、应用模式等,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勾勒出一个共同的蓝图,为教育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配合的协同框架。

  发布仪式上,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现民发表了“大数据‘点亮’基教智慧”的主题演讲,并为与会者具体阐述了《蓝皮书》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教育大数据十大结论,并对教育决策者、教师、学生以及行业从业者提出了四类建议。